金色九月,秋高气爽,西吉县法院家事审判庭传来孩子的欢笑声。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,耽误吃饭休息的时间为我们调和。”王某夫妇看着母婴室里两个孩子玩得兴高采烈,由衷地向承办法官表达谢意。
“不客气,能帮你们度过婚姻危机,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,我们感到很欣慰。”看着王某夫妇带着孩子离开的背影,法官脸上露出了笑容。这是西吉县法院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司法需求,推出“三理四心五步”工作法化解家事纠纷的缩影。
“三理”铺路面面俱到理清家事
“我们不过闹了点小矛盾,没想到她把我起诉到法院了,我丢不起这个人,反正开庭我不来,你们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!”了解到电话那头当事人的“心病”,法官宽慰道:“你妻子既然起诉到法院,说明你们的婚姻确实出现了问题,不过你也别担心,你就把这儿当成‘婚姻医院’,来给你们的婚姻做个‘体检’,对症调理调理,回去日子也过得更舒心,千万别把‘小病’拖成‘绝症’了。”“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,我原本还担心一到法院你们就给我判离了呢。”疑虑消除后,当事人主动到法院接受了调解。
随着家事案件数量逐年增长,情感修复的重要性、必要性愈发突显,结合家事案件的情感属性、当事人法律知识匮乏等因素,家事审判团队秉持“心理、情理、法理”融合的理念,以探寻当事人内心真意为目的去“谈心”,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“析理”,用“群众语言”来“说法”,面面俱到帮助当事人理清家事,修复情感。
“四心”架桥心心相通“如我在诉”
“我为这个家辛辛苦苦奉献十几年,到头来还是个外人”“我教育孩子的时候他总是拆台,你说这日子怎么过……”耐心听李某诉完苦,法官为她列出了“问题清单”和“幸福清单”,并根据她的回答逐项赋分,当看到幸福清单得分高于问题清单,李某破涕为笑:“反正今天我要看他的态度。”通过“背对背”反思、“面对面”调解,王某也认识到自己在婚姻中的不足,表态希望李某给彼此一个机会,他会努力将“问题清单”变成“幸福清单”。
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家事审判肩负着维护家庭和谐、社会稳定的使命,同时也肩负着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重任。家事审判团队始终以“如我在诉”的意识,坚守司法为民初心、保持耐心、满怀爱心、将心比心,做当事人信得过、靠得住的“家里人”,在“家长里短”中找寻挽救婚姻、弥合情感的突破口,依法撑起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“保护伞”。
“五步”搭梯层层递进事了人和
“为了结婚我付出那么多,她凭什么三番五次起诉我,我就不同意离婚,拖着吧!”这已经是马某第三次起诉要求和王某离婚,且两人分居已满两年,婚姻名存实亡,但王某自觉委屈不愿给马某“自由”。“自马某第一次起诉要求离婚至今已经两年了,这两年包括冷静期你俩都没有付诸任何行动来挽救婚姻,说明缘分已经到头了,你们这么年轻,后面的路还很长,拖下去只能两败俱伤,格局打开,人生路才能越走越宽嘛。”法官对两人情感状况客观分析后,最终解开了王某的心结,两人调解离婚。
家事案件具有强烈的情感属性,处理不当极易激化矛盾,家事审判团队根据案件特点因案施策,通过“全面诊疗、情感修复、冷静处理、警示教育、多元化解”五个环节由表及里、层层深入,引导当事人矛盾“软着陆”,让婚姻家庭纠纷“好聚好散”成为常态。
家事小窗口,为民大情怀。2022年以来,西吉县法院家事审判团队运用“三理四心五步”法审结案件1351件,调撤率达84.80%,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。从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到“全国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”,西吉县法院坚持守正创新,守司法为民、公正司法之初心,创智慧司法、妙解家事之路径,主动适应家事纠纷新变化,积极满足司法服务新需求,不断打造家事审判“升级版”。(记者 马琳 通讯员 马慧 文/图)
家事法官审理离婚案件。